我校22级本科生赴固安产学研基地开展生产实习

发布时间:2025-10-24来源:高新技术研究院浏览次数:20

1012日至17日,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2225名应届本科生,于我校固安低碳技术及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圆满完成为期一周的生产实习。此次实习以我校外设研究平台的科技成果转化资源为重要依托,既是我校科研反哺教学育人新模式的生动实践,更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注入了源自科研一线的鲜活实践动能。

本次实习期间,学生们深度参与包括“高端压缩机及系统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碳纤维及功能高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7个研究团队的生产实践活动。在科研一线的“实景课堂”里,学生们近距离追踪核心技术的研发轨迹,观察科研项目从理论构思到实验验证的全流程,让课堂上抽象的工程原理与科研实践的具体场景实现深度耦合。此外,师生一行还赴航天振邦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申通快递智能分拣基地开展企业参访,分别了解国防军工产品制造体系、自动化分拣线智能运行逻辑,直观感知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孵化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路径。

“以前在课本上学的工程原理总像隔着一层纸,此次走进基地,亲眼见证高端机床核心技术的攻关过程、碳纤维材料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试验环节,才算真正摸清了科技成果转化的‘脉络’,读懂了其中的难点与价值。”一名参与实习的学生感慨道。五天的沉浸式实践,不仅让学生们拓宽了学术视野、积累了工程实操经验,更让他们在“理论—实践—认知”的闭环中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对科技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形成了系统性、立体化认知,为后续专业深耕与职业规划筑牢了“实践根基”。

此次固安基地实习的圆满落幕,不仅标志着北京化工大学依托外设研究平台、以科技成果转化反哺教学的育人模式正式落地见效,更探索出一条科研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产业场景升级为育人场景的新路径。通过打破课堂实验室的传统边界,让学生在真实的科研创新与产业实践中锤炼工程素养,为培养适配国家战略需求、契合产业发展方向的高素质工科人才,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范本,对深化产教融合、推进高等工科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附:固安低碳技术及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简介

作为北京化工大学重要的外设科研与教学融合平台,固安低碳技术及人工智能产学研基地已构建多学科、高层次的资源聚合格局。目前,基地已吸引化学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5个学院的22个课题组入驻,其中包括2支院士团队、2支长江学者团队、1支国家杰青团队,科研梯队实力雄厚;同时汇聚国家碳纤维工程研究中心、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机构,及北京市多级结构催化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特种功能材料制造工艺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研发平台,为实践教学搭建起“高起点、重应用”的资源平台。常年在此开展研究的教授、技术人员、硕博士生及外国留学生超100人,形成浓厚的科研与学术交流氛围。